“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命尽则根拔,根拔则本颠,此最国家之毒忧。”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粮食安全是人民幸福的本源,是社会稳定的保障,是国家发展的基石。4月9日上午,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少波为beat365体育亚洲官方网站2023级本科生上一堂内容生动的形势与政策课,向同学们阐明粮食安全的内涵意义、国情现状以及时代担当。
“全世界有多少人口?”“全世界面饥饿问题的人口有多少?”杨校长引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粮食安全的定义来介绍这一概念,并将其精准提炼为“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和“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粮食”。同时,他指出,欲达粮食安全的国际标准,需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以上、谷物自给率95%以上、粮食储备在本年度消费的18%以上,而我国作为世界粮食产量前十的国家,在有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前提下,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的“红线”,逐步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达成人口数同样超过十四亿的印度未能完成的目标,为维护国际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杨少波副校长讲形势与政策课(通讯员 徐行 摄)
“粮食安全有何意义?”围绕这个问题,杨校长引经据典,多方举例,通过爱尔兰土豆枯萎病导致土豆绝收而引发大饥荒和疫情期间食物供不应求的事件生动展现出粮食安全失去保障的消极后果,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感受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压舱石,是安民固邦的稳定器,是全球博弈的杀手锏。”杨校长以形象的比喻,层层递进,点出了粮食安全对于人民、国家以及全球局势的决定性影响,进一步贯彻“粮食必须安全”的思想。基于我国国情,粮食安全是否得到有效保障至关重要。一旦我国未能达到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最低标准,那么不仅中国人民面临着“饿肚子”的问题,国际粮食安全同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所以,确保粮食安全,国家的发展才能有底气、有骨气。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目前面对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自然灾害”“土地碎片化”“环境污染”......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的生产一味追求数量,那时,让所有人吃饱是国家的目标。改革开放后,“填饱肚子”终于不再是一种奢求,我国也进一步将粮食安全目标定为注重产量的同时兼顾质量与效益。而在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的今天,保障粮食安全的内涵一再拓宽,食物消费显著省级,人们逐渐注重食品安全与营养均衡,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方向因此再度变更。“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吃得健康。”杨校长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粮食安全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间的矛盾:耕地“一多三少”,淡水资源稀缺,结构性矛盾突出,投入与产出失衡。我国优质耕地少,水资源不足,经济农作物种植偏向明显,农民收入过低,这都导致了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常年处于底线附近,且部分作物过度依赖进口。若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粮食安全将难以实现质的飞跃。
杨少波副校长讲形势与政策课(通讯员 徐行 摄)
由此,杨校长引出今天课堂的最后一个话题——粮食安全的时代重担。“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国内外粮食供求新态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的重要举措。杨校长认为,“藏粮于地”的推行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撑,而“藏粮于技”的愿景则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有了科技与法律,我们才能保障粮食的生产。”杨校长与同学们分享了我校傅廷栋、张启发、陈焕春、邓秀新、张献龙、金梅林等院士及教授的科研事例,展现了农林类高校“上游厘清基础研究源头,中游疏浚研究范式渠道,下游迸发育种产业潜能。”的科研风范,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以此为目标,潜心研究,紧紧抓住“种芯”科研的“牛鼻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发展提供科技赋能。